听古典,Bach是很难绕过去的,听Bach,又怎能不听Goldberg Variations?不知道大家听哪个版本的比较多呢?
虾大脸仁儿
liked this
Gould,1981
- 芸窗
Gould的两个版本,1955和1981,不论从录音还是演奏上,确实1981更加成熟稳重。不过话说回来,Goldberg Variations原本是为大键琴所作,但现在市面上大键琴的版本不多了,大都是钢琴的。
- laogao
我有听的是1955的那个版本。
- Paul
我听得最多的是Celine Frisch的大键琴版本,其次是Gould的那两个钢琴版(不分先后),偶尔听朱小玫的。总的来说,我感觉哥德堡变奏曲挺适合女性弹奏的,就像很多其他Bach的钢琴作品一样。
- laogao
老实说,我并没有体会出这类型音乐的趣味所在,因为我没有看到里面有什么深刻的情感。请laogao多谈一下你的感受吧,而且这正是开设这个房间的主题所在,如果只是分享作品,外面还有不少更集中的论坛之类的地方。当然,这里面总有个人的偏好(比如我就不会主动介绍这类作品),因而会忽略了某些作品,所以希望同学们多介绍,增加多样性啊。
- Paul
Bach的音乐让人安静,让你去"听",就像宗教那样,让你感觉到黑暗的屋子里从顶上洒下来的明亮。音乐本身并没有很强的情感属性。Bach有很多作品确实显得有些公式化,但仍然有无数人崇拜,这就是音乐本身的魅力。
- laogao
如果探究Bach音乐中的情感元素,建议可以找Morimur这张专辑来听听 http://www.douban.com/subject...
- laogao
"Bach有很多作品确实显得有些公式化,但仍然有无数人崇拜"这涉及对音乐的理解,早期的音乐,如同诗歌一样,总是先有固定的格式,然后随着发展,逐渐走向更大自由,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这样吧,包括绘画。
- Paul
任何艺术都是需要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表现形式,虽说艺术绝非形式上的东西,但也无法完全脱离形式。形式可以被打破,但必定会有新的形式出现。
- laogao
我觉得这与各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几乎总是偏重于希望在艺术作品中寻找深厚的感情,一些让人安静的作品恰恰是我听的最少的。如果在夜里我想找寻某种平静,近期的最爱是柴科夫斯基的《四季》。Goldberg以后要多听一些,慢慢体会。
- Paul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另外一类音乐(read: 施特劳斯),好像和你说的深刻情感也没关系。顶多让人产生一些愉悦感,比起Bach,我觉得就像吃KFC、麦当劳,但受众可能更多,很多人把施特劳斯和古典划等号的。
- laogao
另外,laogao你有没有觉得你对音乐的爱好(并非特指此曲)与职业有关,比如我的一个同学,搞计算机的,逻辑思维特好(我是指像编程那种step by step的思维习惯),擅桥牌,对古典音乐特有研究,他也对这类型作品喜欢,我觉得很可能是在这类音乐中找到某种理性的趣味。
- Paul
呵呵,确实有可能。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她的喜好,同时也影响他/她选择的事业和工作。
- laogao
就我目前的感觉来说,古典音乐和编程,其实是相通的,最关键的两个词:disciplined、beautiful。
- laogao
施特劳斯我本来就不打算介绍的了,因为已经太popular了。当然了,愉悦感也是音乐的某种功用了,从入门的角度本来也是应该说说的。
- Paul
“disciplined、beautiful”这说的几乎就是对物理学家对好的理论的看法-如果是物理理论,还要加上对称性。当然了,对称本身也早就美感。
- Paul
又有一位同学介绍:https://friendfeed.com/odeum...
- Paul
@Paul 如果你把情感局限在爱情、亲情、爱国情操之类,Bach当然没这么“浅”。Bach的情感是几何学般的(如果你愿意去分析一下复调的话),洞悉自然和宇宙的和谐规律之后的那种喜悦。就好象你第一次看到斐波拉契螺线的时候,那种爽的感觉。。。。如果满脑子只有小情操的,自然是不会太喜欢。
- Ted GUO
Glenn Gould是以自己的方式让大众重新发现了这支曲子。他的1955和1981版都很妙。我都很喜欢。
- Ted GUO
+1
- laogao
@Ted GUO同学,我是学物理的。
- Paul
@Paul 嗯,那么使劲听Bach好了,最好辅以阅读复调音乐的资料,听进去了是妙不可言的。btw,和Bach共鸣最深的,我估计应该是学建筑或者学数学的。它的音乐结构感很强。很“稳”:稳定而和谐的建筑;稳定而和谐的方程。酱紫。
- Ted GUO
其实,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也说过,其实我很理解古典音乐说包含的理性之美,那是所有专注于某种理论或深思的人都会感受到的。物理学的理论其实就是一种宏大而异常抽象的建筑,充满了理性,秩序的美感,甚至美感已经成为物理学家判断一个理论对错的重要依据。
- Paul
另一方面,我已经在那些个理性的难题上耗费了太多的精神,再加上个人的欠缺是对乐理的不熟悉,所以在音乐中更注重情感的因素。anyway,这是因为如此,才希望多些同学从各个方面结束音乐,我也会多花时间去理解bach的。
- Paul
这么一分析,就清楚多了,为什么古典,尤其Bach,于我心有戚戚焉。编程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在数学的理论体系和建筑的工程体系基础上,构建出完整系统的过程呢?科学、理性之美和结构之美,在计算机的世界,依然是大家能够寻觅和追求的东西。
- laogao
编程的源码,就像音乐的乐谱;程序/系统运行起来,就像是音乐被演奏出来;程序/系统被使用,就像音乐演奏出来以后,有其听众。
- laogao
最近在听Andras Schiff的2001年现场录音版,ECM出品,音质很好,演奏水准也远超1982年的Decca版,有特色,推荐。(tip: Andras Schiff总共录了3张Goldberg Variations,这是第3张)
- laogao
我觉得罗斯特罗波维奇谈论巴赫挺经典的,他说,在巴赫的作品中不存在浅薄不定的情感,而演绎巴赫的作品最难以达到的就是平衡。
- Jing ®
要再仔细体会。
- Paul
大家这两天可能都留意到这个了吧:发达数字时代的抒情诗人 http://blog.farmostwood.net/450...
- Paul
我成功地绕过了巴赫
- mr. lambert
@topo 能否简单展开一下?
- laogao
laogao,topo显然是在说笑而已。
- Paul
巴赫我真的是绕过去了,一个艺术家再伟大,也不会跟所有受众都有缘。多芬我也差点儿绕过去,要不是老库在发条橙里恶搞了一下多芬,我说不定也成功了。
- mr. lambert
哪个让@topo栽了呢?
- 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