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设:】近期家具练习,“收纳+坐→篮子+凳子”。材料:工程塑料(黄色)和橡胶(黑色)。细节不完善,尺寸未标注,之所以放在这里,是有问题请教:总感觉此概念很多人都想到过,上网搜索了一大圈,却鲜有类似产品(可能是在下关键词取舍不当)。iDESIGN的各位达人见多识广,能否指点一二让在下不至于“撞车”?
woodear
and
Milkr Chan
liked this
在未详细考虑商业化之前,不必管什么撞不撞车。
- Hi-iD
曾经构思的主题是安全帽+凳子...后来就不了了之,这也是我的坏毛病之一,以上是题外话,感觉可以在结构上加强刚性,或者在篮子这一概念上多做些文章,比如具体的用途/外围物件的配套构想等等...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话说多了点,想作个敲门的人,呵呵
- 段估唔拉
结构强度上是不够的,可以考虑其他材料甚至手工艺结合都可以……另外我觉得你“会不会撞车啊”这个想法值得反思一下的(尤其结合具体的某一个设计时),比如为什么怕撞车,是否担心这样的设计很容易撞车,是因为这个想法普遍还是什么等等。我觉得可以再继续探索。
- Hi-iD
如果已经推敲到时间和能力的极限,充分考虑了需求和设计细节,挖掘了成吨的可能性,那么撞车就会觉得幸运,因为自己单枪匹马可以做出别的设计师在职业环境里做的类似的东西,说明你功夫做到了,方向也对。但如果只是几天做一个设计出来交作业,后来发现撞车,那就很难免痛苦了。
- viav
我们害怕撞车是因为我们在设计上还不够自信?同意vjay的看法,假如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是足够纯粹的,若撞上了,最多也只能算是“临时性撞车” :)
- wipo
谢谢各位分享建议,怕”撞车“是因为之前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到一个还算有趣的概念,老师和同学看了都说值得一做。刚要建模时发现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有类似的设计,只是当时没有“直接”记住,但它就此停留在潜意识中了。后来面临类似问题,稍一构思它就出来了,而自己早忘了它如此直白的出现过,还窃以为是所谓的”灵感“,岂不哀哉!于是就告诫自己确定方案之前一定要广泛的去调查收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尴尬。
- sizedesign
vjay说得太好了,对我们这些学设计得学生来说很受用。感觉撞车不是什么坏事,把它昨晚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往往我们学生考虑的东西都很少,也做得不深入,撞车以后看到别人得东西可以纠正自己得方向,看到自己缺在哪里。能请教大家一下,所谓概念得东西好像目前为止自己还没有个很明确得把握,看到学长们得东西也都是些功能上的堆叠,请问可能性除了功能还有哪些拓展得方向?
- Han
size-design 刚讲述的经历我觉得应该很多人都有过,只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而已,有很多东西都是藏在潜意识里的,但从这一层面有时我们还会得到更多的灵感,而不光是撞车。这也是设计师要广泛涉猎的原因,你看到越多见到的越多,你的思维也会越开阔,遇到问题是也越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因为他们已经存在你的大脑里了。
- KeMOO
撞车?和你说个例子,汽车一般都是4个轮子,难道新设计的汽车还是4个轮子但为什么不是“撞车”?
- YUANWEIROCK
@Han-Design 功能是核心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主要创新方向,不要想着在设计语言、造型上异军突起,对学生来说那非常不切实际。功能总是对需求的回应,值得关心的需求有几种,我不敢断言已经考虑得周全,只是提供启发:1,已经存在而一直被忽略的;2,正在或者即将发生转变的;3,因为限制性因素(例如价格、性能、观念)一直得不到满足的;4,完全是新的,前无古人的,例如滑板。例如吃饭,确实我们只需要筷子,这就没得好做了。但这也只是就普通人而论,所以很多人喜欢为特定人群做设计,这样相对容易找到第1种需求,撞车的机会比较小。但我是不太喜欢这个方向,做的人太多了,风气趋向于讨好大众评价而不是真正满足目标用户。我比较喜欢第2种,而现实工作中做的是第3种。第4种么,还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 viav
@vjay 谢谢前辈,自己在学习中也是偏向于功能上的创新,感觉yanko上的一些设计挺适合我们学生得。但是有时候做东西感觉造型上没有什么突破,大脑里的想法干枯。一个功能再你脑中总会不自觉地映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往往会牵制,并且限制你在产品外观上的发挥,那么最后一个本身就不太完整得,不是很深入得概念便彻底被一种乏味得外观淹没了。很苦恼。在请教一下,平时对于设计语言,理论这些软积累,自己感觉根本用不到作业中去,想刻意都没得刻意,有时会感觉再浪费时间,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 Han
补充一点我的看法:我觉得查资料看别人是否做过,有时是一个必要而且重要的手段,只不过要将其作为一种参照,而不是评价和取舍标准,比如才开始设计没多久,或者说目前实现的只是思考的第一步([ i D 公 社 ] 早期有过一篇文章讨论《理想的设计在你第三次思考之后》:http://www.hi-id.com/?p=773 ),比如说篮子和凳子的结合,然后马上去查看看别人是否有过这个想法,发现有就马上放弃这个想法,这样我觉得是匆忙粗浅的,因为就如上面所说的,只是这样的想法(凳子+篮子)是很容易撞车的,而设计不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它是无止境的(虽然有时会有穷途末路之感),甚至有时放弃是可惜的,因为你自己都不知道如果往下走会达到哪一个地点,就此放弃而去创想另外同一层面的,比如(抽屉+凳子,椅子+凳子……),那么可能会走上“掰玉米的猴子”的道路。重要的是深入,而那些查询资料的例子作为参考的重要性在于,你可以了解揣测其他设计师的想法,当然有些可以避开的就避开,可以帮助自己深入。
- Hi-iD
@Han-Design “一个功能再你脑中总会不自觉地映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往往会牵制,并且限制你在产品外观上的发挥,那么最后一个本身就不太完整得,不是很深入得概念便彻底被一种乏味得外观淹没了。” 应该要明白,一开始被这种乏味所围困是必然的,这正是训练的必要。在学习的时期应该强迫自己追求变异,培养自己跟自己对比的习惯。以后知觉和经验多了,一坐下来就可以产生很多种想法,那时研究造型才会开始变得有乐趣。
- viav
设计的思维总是有条逻辑的线,因果或是类比,而功能也是来源于现实的需要的,我想这种撞车的话,也说明了某种概念已经开始有共识了,反而是件好事
- 段估唔拉
是的,未深入的设计无从评论,它仍充满变数。而对于完成度较高的作品,有时也会陷入无法评价其概念的迷茫之中,希望得到一些客观的看法,比如概念是否新颖(是否撞车)。去年参加一比赛投的两方案,自己不看好的那个居然拿奖,遂反思之。可能大多数人眼中,国内设计比赛水深,个人还是得到一些反馈:拿奖的那个作品概念一般。因为是个“系统”,涉及到的面比较多,于是看上去“做了很多”(实则经不起仔细推敲)。让人汗颜的是,近期将越来越多的“比赛的心态”放到“设计”中,危险!(究其现实原因,身处资源匮乏的末流院校,通过参加一些比赛获得设计经历的“捷径”之一;而个人原因还是浮躁,想要寻求“捷径”)。对于我等抱同样心态的学生,就Hi-iD大所说的,努力“做出来”,直至“做深入”,沉淀而后升华。
- sizedesign
@vjay 谢谢
- Han
为什么我联想到洗澡?澡盆和澡凳。
- woodear
你的联想非常正确,那个尺寸的把手要能伸得进成年人的手,这东西出来就一小孩澡盆了。
- viav
周董,做的不错嘛,嘿嘿
- 578129294
翻过来感觉好像不是特别方便哈
- Milkr Chan
@woodear,vjay 若果翻过来更容易联想到澡盆,那不如干脆做成澡盆啦~~嘻嘻.正放的时候就是儿童坐具或者游戏的一种装置.突然的想法,哈哈
- 1w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