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谈设计》_朱锷 zhue studio - http://hi.baidu.com/zhuedes...
"“当一个设计师真正审视植根于自己文化的本质的东西时,才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原研哉说。
日本传统文化中独有的那种闲寂之美,的确在原研哉的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对他而言,“延续传统”不是翻出老东西,而是理解潜藏于传统中的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本质,并和人们现在普遍存在的审美取向碰撞,从而创作出真正崭新的作品。这样发挥个人才能,原研哉称其为“大用”。与其对立的就是流于表层的设计,把传统当作原始材料,按照自己个人意愿加工重制的方法,他认为,“做得再好,充其量是小用。”" - jiang-design
在中国,如果不把研究探索“现代性”放在第一位,那么追求传统就是考古,而且这个“现代性”的重要性大到“是否研究传统可有可无”,如果读历史,不去理清近60年的历史,而去研读宋清元明,从致用来说没有任何“以史为鉴”的价值,但是,我觉得很多人都没有把“现代性”的追求放在明显第一位。 - Hi-iD
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和我一直以为的传统,并不是可以通过视觉第一时间传达出来的传统,是把视角拉大,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民族的节奏里去思考问题,表现作品,结果可以现代,可以完全不现代,最宝贵的是这样的作品是真实的和真诚的,是作用在长时间的发展轨迹上的。在当下一定很难被别人在第一秒钟肯定,但是这是由内到外的过程,不会像老旧居民楼表面贴上瓷砖那样有效率。原研哉说的大用和小用指的也是出发点的不同导致的对设计的影响力的不同。 至于现代与否是自然的结果而不是既定的命题。 - jiang-design
hiid我不太清楚你的“现代性”的具体含义,能进一步的说明一下么 - Ami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很多人论及设计中的传统通常拿日本来作例子,但是很少有人去追溯这个激进的西化过程(比我们一些人提的西化不知激进多少了),如果不是仔细来解读,而是简单说,我比较赞成的一个说法(徐复观等),日本的西化是文明的西化,而文化如同大气层一样的,它会伴随着进化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激进的明治维新依然在现在让我们从日本身上看到它对传统的保留。所以,传统文化通常如现象的大气层,我们可以通过文化的现象去触及本质,但是如果把作为停留于表面,尤其是现在我们所处的情形,核心(本质)的飘忽状态,我觉得是不得要领的。就像我们在设计中追求的一些传统的东西,无论是表面的还是能引起民族心理共鸣的,都是非常轻飘飘的,因为没有触及核心,无论怎样去捣鼓这些文化,最后可能都是顾影自怜,或者说当去寻找那些不是表面的基于深沉的文化而迷茫,因为我们没有去考察“核心和本质”。那么什么是“核心和本质”,就是“现代性”。// 我觉得原研哉的书看一本就差不多了,呵呵。 - Hi-iD
我说的“现代性”,就是中国当今最大的渴望—现代化,从各个层面。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或者周围人,对“传统”的渴求欲望到底有多深,我想多数人希望的“欧美”一样的生活,“西化”在现在已经和过去不同了,至少我们都不承认自己是社会主义了吧,所以说现在已经没有“西化”的概念,那就是“现代化”。 - Hi-iD
对我个人而言,传统和人性以及所谓的情趣都是设计的普通要素,而不是一门一派的表现概念,比如我很反感什么“情感设计”的说法,言外之意是可以有不带情感的设计,设计就是设计,一定要抱有情感来做设计,但是从结果上看情感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很浓也可以很淡,但是“情感设计”这个词本身太可笑了。 - jiang-design
核心是否可以理解成民族的生活态度,让设计散发出这种态度,非简单地粘贴。|||如果真的完全西化式生活,大概也没有人真的适应。 - ashbee
“情感设计”大概是设计出来的东西引起人的某种感情,而非带着这种感情去做设计。这情感似乎是产品和用户交流产生,设计师预想这种交流而做的语言设计。 - ashbee
最简单的一个东西,就是 #普世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独立自由,并且与他人之间是民主公平。虽然是这样简单语句,那和设计有什么关系呢?和传统?关系大了,比如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礼”,每一件传统设计中都有,比如明式椅子,那么它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呢,如果直接搬进来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样式,市场非常狭小的那些“中式家具”,为什么喜欢“中式”的这么少,人们希望“现代化”。 - Hi-iD
我这样说并不是我反对去探索传统文化和设计(虽然我很讨厌一些做法),而是强调对“现代性”追求的无比重要,即所谓的宗旨,尤其在现在,尤其是要去到传统文化中探索的设计师,需要把它放在第一位。 - Hi-iD
另有个问题,关于最近比较凶的图案式设计,是不是从侧面看出我们民族的特征,从古代的皇室贵族就偏爱的装饰性强的器具,延伸到群众性的“剪纸”,陶瓷图案等,大都停留在平面的范畴。而形体的空间的东西较少,导致当下图案式设计充斥市场,又或者这个一直都是,只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多是西方式的,认为这中现象不正常,又或者是商业强势设计产生的歧途,又或者是教育的填鸭式导致了缺少独立的哲学性的思考(把两千年前就名世百家哲学抛弃,却留下伪马克思主义) - ashbee
古为今用,这一点没任何冲突,可能hiid对一些复古甚至复辟的做法太深恶痛绝了吧,我觉得在目前的阶段现代感很重要,甚至很必要,但不是宗旨,宗旨是做设计的出发点,是追求短期效应还是循序渐进,是在意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无所谓,至于结果什么都有可能,不一定在意的人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会传统,也可以十分现代,但是不同的自我定位会引导我们走到不同的目的地,也会引导中国设计走到不同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会影响中国人生活的物质环境的演进。 - jiang-design
“现代性”不是指现代感,科技感之类,而是追求,人们希望的是现代化的生活和精神和国家和制度和……,一些探索传统的设计就好像不去了解发现人们现在的思想和欲望,而是通过自认为很崇高的东西去教育感化大众,这是不着调的。// 图案式设计,我觉得就是没有触摸到这一层,就是“现代性”。 - Hi-iD
简言,传统“现代性”是Hans Wegner的明椅,传统“现代感”是一把不锈钢椅子上刻上剪纸花纹。这种“现代性”与“现代感”的困境不只在设计,电影也可以明显看的出来,从“现代感”到“现代性”应该需要『思考』,而我们恰恰不善于这个,应该算是“被思考”。我猜想:听国内一多半设计教师的课,都不如去『Id公社』看篇文章。 - ashbee
最后一句可不能这么说,精确一点说是“听有的老师的有的一节课,还不如……”,当然我也不谦虚,[ i D 公 社 ] 写的一些基本经过一些思考(但不全面不系统),我也不擅长写,能点到为止的就懒得展开(有时是无法展开,因为学识有限),所以很多文章读起来可能不太清晰。 - Hi-iD
对当下人文的关怀,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仍然认为这不是宗旨,是必要条件之一。 - jiang-design
既然说到传统家具我就插几句,我觉得明椅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设计理念的超前性,而正是这种超前性区别开了同时代静态的,带有纪念和装饰性的欧式家具,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对中式家具的概念理解过于形式化,古板和固执,如和打破这种现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 Ami
就像部分国人对文艺片,摇滚的理解,多少是偏离的。 - ashbee
不是人文,是“时代精神”(Zeitgeist),人文仍然是我上面说的“大气层”,核心就是人们的追求,人们的“时代精神”。/// 并不一定说“明椅”,而很多我们称之为“文化”的东西都是假象或者虚华积淀起来的,继承不继承都没什么。// 现在中国人眼前都有一个似可见但不可及的东西。 - Hi-iD
关于传统和现代,80年代有过大讨论,可以找一些书来看,我看过觉得是一个不错的能启发思考的就是,李泽厚的几本,以及刘晓波(对,就是那 #刘晓波 )对李泽厚的大批判《选择的批判——与思想领袖李泽厚对话》(后者虽然主要是意气风发,但是能启发一些思考,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 ) - Hi-iD
"T"形的概念也许适合传统和现代这样的话题,对于传统我认为是像“气场”一样的东西,更多是思维方式上形成的积淀,其实中国自古以来也是不断的在追求人性的解放,例如像“气节”这样的词语,我觉得就是传统的keyword,而中国的历史某种意义上也是禁锢和解放的斗争史,既然现在普遍的“解放了”,那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注重个人精神追求和思维突破?而不是一味的去“考古”,传统不应该是古为今用,不是横向的视觉轰炸,而更多的应该是纵向精神的延续,从而缔造新的传统。 - wipo
HD说的“我觉得很多人都没有把“现代性”的追求放在明显第一位”非常精确。这里面我看有两个因素,第一个,看看国产影视剧就知道了,发生近60年的都是“主旋律”题材,要带点批判性或者娱乐性的剧情就非得再老一点的年代才能用。统治局面造成了创作者对历史的习惯性逃避,创作意识当然是无法靠近“现代性”的。还有一个因素是对跨越式发展的不自信追求——总是想着尽早达到西方的水平,而不去面对自己今天的水平和今后要走过的距离。在做消费者研究时听到这样的回答太多了:“反正用两三年就得换的,先凑合着用吧,质量不用太好,只要价格适中就可以了。”却几乎没有中国消费者说:“这东西就得用半辈子”或者“我五年内不打算换了,所以要买一个好的。” - viav
「工作的时候倒常常能遇到各种各样精彩的人」...工作中真能有如此的觉悟,大概离大师的级别也就不远了... - 段估唔拉
@ jiang-design老师,太谢谢你了,我想了一个月,就在想个词来形容日本的设计,“踏破铁鞋无觅处,那词却在灯火阑珊处“ —— 闲寂、闲寂、闲寂!前不久去蒙特利尔植物园,里面有中国园、日本园,挨一块,中国园做得特别原汁原味,上海园林局设计的,整个园子特别活泼跳跃,感觉像唢呐吹奏;等到了日本园,就完全不同的感觉,特别的、特别的、特别的,想不出个词,今天终于知道,是闲寂! - Yang
日本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异族侵略过,这也是传统传承得较为纯粹的原因。反观中国,亡国都好几次了,哪敢奢谈传统传承。从秦朝开始,中国的文化就开始打破、融合、破茧,再打破、再融合、再破茧的循环。想想佛教、唐朝的”胡气“、北京元大都城墙几近伊斯兰建筑、再到旗袍辫子、中山装,哪次打破的过程不是惊心动魄、鲜血淋漓?而这些最后都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大概类似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我对现在文化、设计上唯”西方“、”现代“马首是瞻一点不担忧,这只是另一个融合过程,而将来必定还有另一个破茧。 - Yang
关于闲寂,也就是 Wabi Sabi,[ i D 公 社 ] 有过一个讨论:http://www.hi-id.com/?p=2360 我觉得恰恰相反,中国虽然都是靠战争形成的朝代更替,但是文化从来没有从根上发生变化,而 明治维新是彻底的西化,但是就像 Wabi Sabi 一样,并没有因为明治维新而被丢弃,那么对比同时期的中国,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学到了什么?可以比较一下同时期各国思想启蒙人士的看法,比如日本明治维新的启蒙师福泽谕吉,也是最大面值日元1万元上的头像,和中国当时梁启超等人的区别。结合上面我提到的刘晓波的那篇批判文章,到现在我们寻找的,我们就可以发现,所谓的西化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现代化,是相似的,这不是意识形态阵营不同的融合,而是人类追求的理想,比如说福泽谕吉提出的个人地位,刘晓波强调的个人性,以及我们现在追求的普世价值。而中国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在这方面裹足不前,虽然我们不能说发展只有西方的一条路,比如民主,西方是一条证明了的道路,我们还在探索,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如果不能全盘接受但是一定不能不学习参照(听过我们的吴委员长的铿锵有力的宣言吗?),但是最重要的是其中属于全人类的时代精神,也就是我所说的“现代性”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追求的。 - Hi-iD
你是一直这么觉得,还是看了他的书之后有所启发? - Ami
大家说道的“传统”有点大了,对于我来说讲“民族”更合适一些,传统追述的太远了些,抓不住的东西很多,民族是你在生活的这片地域的之前,之后,以及当下。拿摄影师来举个例子,不管你是做广告摄影,新闻摄影,还是个人风格的摄影,如果心态是民族的就会与脚下这片土地发生更深层的关系,贾樟柯拍的都是当代题材的片子,但是画面,故事都能走进你的骨子里去,虽然三峡好人没有黄金甲有商业价值,但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可以长久留在民族的血液里的,我们不会随时复述片子里的某段台词,但是这个故事,这段影像多少与你融为了一体,一如设计产品。这个对我来说才是宗旨,是从哪道门进去的问题,而不是从哪里出来的问题。而我们今天更多的关注“传统”,是因为传统在我们这个民族里,尤其在近现代几乎断层了,以前也有过焚书坑儒,但是那个时期斩断的还会自然生长起来,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是壁虎,自己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自己的尾巴。这一次就没那么容易再长出自己的尾巴了,因为相对于之前我们变小了,别人的东西比我们更有吸引力,再长出来的也许是个浣熊的尾巴。正常的传统是可以过滤下来的,我们接着就是,但有的时候已经没什么可接了,跳起来都不一定够得着。没有了传承是很沮丧的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小时候的照片可以看,其实我想这个和hiid说道的时代性并不冲突,但是对我来说时代性不是宗旨,只是结果的一种可能性。结果要自然,因为过程中最宝贵的是诚恳,遵循自然的过程和要素得到的结果也许会现代也许不现代,台湾的那把小竹凳一点不现代,但是它的美却是永恒的,因为它作为一个结果有着非常诚恳的过程,对材料,结构,工艺的真诚,不自我设定结果。人民需要现代,自然有大把现代的东西可以消费,我们作为本土设计师更大的职责恐怕是怎么在失去的部分给人民更多的餐后甜点作为选择,非常诚恳的甜点。 - jiang-design
@ami 你说刘晓波?其实我匆匆看了看,那主要是篇批判文章,没有学问理论构建之类,但很适合和李泽厚的美学著作放在一起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并非来自读的书,主要依赖于个人感觉,所以也不追求理论逻辑。 - Hi-iD
我当然同意如jiang-design所说的认真对待传统,或者说我们血液骨骼中的东西,只是我认为当下“现代性”的非常非常重要,我觉得如果不把它放在第一位,就不像jiang-design说的没有冲突了,而是十分十分的冲突起来了,如果没有满足人们对“现代性”的追求,难道还忽悠他们生活到过去?“现代性”与现代感不一样的是它是时代精神不是说科技感现代主义美学消费主义之类,而“对材料,结构,工艺的真诚”这些是非常细微的东西,不是时代精神,追求品质也不是时代精神,或许是时代精神里的一种表现,时代精神就是无法从历史中找到范本的。如果把 Muji 或者日本式设计的椅子或者Wegner的和中式家具放在一起,你会选择哪,人们会选择哪?人们永远想生活在“现代”,追求“现代”的精神,然后才是品质和文化之类。如果不把“现代性”放在第一位,那么如何去将传统或者我们血液中的东西融合如生活之中呢,我觉得如果这样最终还会重蹈“中国文人”的不求甚解歌赋歌赋的覆辙,也就是没有真正『落土』而是落在自己假象的土地上。 - Hi-iD
我认为是放在第一位才会有冲突吧?但是我们正是希望看见这种冲突?冲突过后留下的就是过滤下来的,能够得以保存的真正的价值? - Ami
笼统一点性,追求“现代性”难道不是谁的时代精神吗,比如美帝,只不过表现不一而已,比如他们是更偏重与工业化的反思,而我们仍然还未明确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而我十分强调这,更多是中国社会的现状,而且很多致力于传统文化结合设计的人所作的种种不着调的作为,我们无论作怎样的设计,都需要了解我们的对象,而我们上升到整个中国人群体,那么我们就要去认识这个群体,认识他们所需,并不只是表面上的,而是内心追求的,探索中国人的内心所需,就不能不重视中国人的现状,不能不关注政治,不能不关注历史,尤其是当代的历史。而不是将这些放在一边,认为某个东西不错,需要介绍给大众,这就和我们的教育一样了。我们探索我们血液和骨骼中的东西,就要去认识血液和骨骼,而不是假象出来的。 - Hi-iD
如果你的意思是这样的话,我觉得“现代性”这个词可否换一个,现在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 Ami
因为中国没有完成现代化啊,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更是茫然。而国外已经经过了很多词了:现代、后现代…… - Hi-iD
我理解你的意思了,而且基本同意。只是仍不确定是否是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题,通过过往的载体是完全可以满足“很现代”的意识形态的。另外一方面,可能我想强调的是扎根于本土文化的这个出发点,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抱着游戏的态度,只是停留在象征符号上的组合。将诚恳就是希望我们可以尊重物体生成的过程,尊重材料,工艺这些造物最基本的要素,换句话说也是对设计行为的诚恳,对设计结果的诚恳。这个我认为不是细微的东西,是设计的全部。在现在这个时代,呼唤现代性我同意,但是注意不能过于激进,只注重结果,正确的态度更关键。我怀疑我们争论的交集其实很多,只是各自气愤的对象不同导致了防卫过度,所以我很想看看那些十恶不赦的不着调的设计。我的反面教材随便说的话,就是奥运火炬,甚至张艺谋的奥运开幕式,很成功没错,但是对于长久效应来说营养不大,保持商业成功的前提下,我们是可以走的更深,更稳的,只要不那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 jiang-design
明治维新虽然使受到西方的压力,但基本上还是一次主动的学习。而明治维新之前,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动权就已经丧失了。举个例子,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海关是由英国管理的,清廷委托海关委员李泰国(英国人)在英国购买了7艘战舰,岂料李泰国与英国签的合同上却注明这7艘战舰只能归英国人指挥,有权拒绝清廷的任何要求……最后清廷只能解散这支舰队,驶回英国贱卖掉。当然你可以骂清廷无能,但当时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在1840年前,中国人还一直嘲笑西方人是“膝盖都伸不直的夷人”,通商只能呆在澳门,特批才能进广州,而且只能呆在“夷馆”,不许西方妇女入境,怕生孩子“乱体统”,不许雇佣差役中国人,这是何等傲慢的姿态!但当坚船利炮打过来的时候,憎格林沁几万人败给几千人时候,一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时候,中国人开始嘀咕了。当西方轮船驶入内河,各种洋产品让中国人大开眼界的时候,这种心理的落差有多大?这种落差越大,往后“崇洋媚外”就越严重,抛弃自己的传统也就越彻底。 - Yang
贾樟柯的《站台》能打动我,因为它讲的是我们自己成长的故事,不管是不是传统,是不是民族,反正是我们的。里面的现代舞,乱哄哄的小城镇,也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民族”、“传统”,但这些都已经融入了我们。拿着iPhone的中国人依然是中国人,吃着麦当劳、玩着PS长大的孩子也不会长成美国人、日本人。原来的传统已经被打破了,我们正在融合、创造我们后代的传统。 - Yang
jiang,我觉得拿火炬和奥运会开幕式来说做的人也很诚恳吧?我也相信大多数设计师在琢磨自己的东西的时候的态度,但是就像你以前说你的迷茫期,是被深泽直人惊醒时,注意这是一股外部的力量,而且是和之前的状况截然相反的例子,一个具有冲突的例子 - Ami
《站台》还是《小武》探索的就是“现代性”,《霸王别姬》《活着》……这些都是。 - Hi-iD
是的,冲突下产生的东西是有非凡的意义的,但过去了就需要往前看,我不喜欢是因为符号的东西太多了,几乎占到设计的全部。符号罗列组合不等于设计,回到本质的时候,民族文化也许是不可视的,只能感觉得到,在物与人之间产生交流时感觉得到。 - jiang-design
《鬼子来了》也是吧。常不经意地把这部电影看作解读国民民性的圣经。 - ashbee
对,那些真实去剖析的都可以算(因为我们没有反思,也是时代精神之一)。但是《站台》和《小武》更应该算,是因为“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这是表达我们追求“现代性”的重要主题。 - Hi-iD
一举电影的例子我更加明确了我们的观点是一回事,真诚的从民族生活和文化出发追求有现实意义的体现。但建议把霸王别姬去掉,换成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在我看来做的痕迹很重,抛开主题意义不谈的话,换句话说太在意符号了,导致陈凯歌直到今天仍然无法突破自己,不诚恳的结果大凡如此。 - jiang-design
我觉得说到电影就扯远了,达不到讨论的点子上。符号、装饰这些都是手法问题,我提《活着》刚好和张艺谋现在所作的有个对比,奥运会开幕式以及其他并不是说明张艺谋只会这些手法,更重要的决定原因在于追求的目的,那么我们按照我们理想的方式去结合传统文化之类去设计,追求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这太宽泛了。为什么不从人们的需要(时代精神)直接入手呢?如果传统文化不是自己所认同的,我觉得何必去传承。有人会说要对历史负责,但是这样做你能对未来负责吗?去他妈的“传统”。 - Hi-iD
@Hi-iD 按照你的“现代性”的定义,我觉得“现代性”已经全球一体化了,那就是欧美的一套。那你是怎么看“传统”、“民族”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呢?瓶子与酒吗? - Yang
我说的“现代性”是指我们的现代性,我们处于全球化之中,当然包含有全球一体的部分,也就是为什么有“普世价值”这个词,我为什么用这个词,原因也在上面说了,因为30年我们并没达到“现代化”,尤其是精神层面,就像我们没有“现代主义”一样,虽然各种什么“后现代主义”这些都能刮到中国,但是中国就从来没有生张的东西,因为我们的现代化还是很初期,就好像我们的工厂如何多,汽车如何多,但是人们并没有走向现代化,你去问人们最想要什么,他的回答都是“现代的东西”,人们渴望“现代化”,但并非人人想住上好房子和开上好车子,而是现代的生活,现代的社会,精神上的追求,个体得到尊重,个性特到解放等等。“现代性”是目的,“民族传统”都是后续的,没有人真的希望为保留传统而自己做出妥协的。但很多设计师在探索传统的时候就不会去考虑这个宗旨——“现代性”。至于我对于传统怎么看,或者关系,我不想说,呵呵,为了突出“现代性”的最重要的地位。原研哉这样说是日本已经经过“现代化”了,当然把他的话放在我们这里,也没有错,而且值得遵循的,不审视自己的文化难道还审视别人的?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对于还未“现代化”的我们。 - Hi-iD
换成大白话,打个比方:合适的椅子应该是让人坐着舒坦(现代性);但各人屁股大小不一,所以合适的椅子也有些差异(民族);家里还有把先人留下的古董椅子,虽然值钱,但硌屁股,只能摆那儿看看(传统)。 - Yang
消费观点+ “现代性”我想是需要一个物质消费到文化消费的转变,记得jiang说过流行乐应该是50岁的时候,你还会买演唱会的票去听,显然国内不是。应了那句话“当前人民对精神文明的急切需要”,引发了过于急功近利式的创造活动,自我意识(或是说精神需求的,以及信仰的)迷失,这种个人独立性意识在我们的国家历史上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加之过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带来的高度差。在我们工作的领域,尴尬的体现是,我们应用的许多产品严重地缺失深层次的语言,语义。 - ashbee
我想我要表达的始终没说清楚,说到目的可能会更有效一些,不是对历史负责,没什么人能付得起这个则,目的可能和hiid的目的是一样的,把飘忽不定的东西抓牢,拨开云雾,拥有独立的明确的民族风格和审美判断力。通过对民族文化(包括当下的文化)的观察和理解作用于现实意义上的生活、精神需求。我所反对的只是浮躁的表面功夫,把心沉下来去体验过往和现在才能创造出有力量和拥有持久价值的东西。作用于时代精神是完全必要的,即便是完全不现代的形式也会在某种层面上作用于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大众的需求,与需求相反的东西必然会失去生命力,而满足需求的手段有千万种,我所想的只是去选择一条更诚实,更有持续性的方法,比如贾樟柯,而非陈凯歌。关注现实意义和民族意义的东西才是可以有力的作用于时代精神的出口。 - jiang-design
“归属感”这个词是我现在想到的,”现代“或”传统“只是一个时间上的相对的概念 - Ami
喜欢“归属感”这个词。 - jiang-design
最简单的,就是设计的时候,不是居高临下的去教育人民要怎样怎样,而是思考我这样设计是不是符合人民的意愿,而当今人民的意愿是什么,就是“现代性”,比如说“想和民主国家的人民一样生活”(不是只是指物质,而最主要是精神上的),这句话只是为了表达简单(因为有参照,虽然我个人认为很多东西需要直接和西方接轨,但很多人认为不关心什么普世价值也能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但和讨论话题并无紧密相关,只是一个举例),而设计师应该去发现这些意愿背后的时代精神。 - Hi-iD
真是好宏大的思考啊……设计师政党快出现吧…… - DC
精彩绝伦的讨论!先mark个。不过无论传不传统,觉得 “be simple,be honest"是大前提~ - wipo
昨天将这个帖子在两个群里分享,我一点一点的截图过去。可就是不知道真正有耐心看的有几人~ - KeMOO